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消息:“一连七八辆空车开过去,看见招手,刹车都不踩一下。”近日,市民张先生向“解放热线”反映了打车的遭遇。他感叹:现在,出租车“空车不停”的现象随处可见,“打车越来越难了!”即便在非高峰时间,站路边扬招,运气不好,10多分钟都未必能打到车。 “空车不停”现象增多,原因何在?张先生分析,可能是打车软件在“作祟”。 市民:司机更会“挑客”了 扬招打不到车,在衡山路上班的陆先生也“深有同感”。他认为,“空车不停”的现象一直存在,这背后,是司机的“挑客”行为。比如说,早高峰时间,你站在往市中心的方向扬招,出租车空车路过,十有八九不会睬你,因为堵在路上不划算。这时,你去对面方向扬招,就会好很多。可眼下,全天都能遭遇“空车不停”,早晚高峰以及高峰刚过的时间段,尤为明显。 显然,司机更会“挑客”了,这是否和打车软件有关?一位大众的“的哥”告诉记者,做扬招生意,哪儿会有客人、乘客的目的地并不明确。接活后,“的哥”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、获得的收益也都不明确。而打车软件,能将这些信息透明化,司机可以依赖软件减少空驶,并依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客人。他承认,自从熟练使用打车软件后,扬招的生意的确做得少了。 市交港局一位负责人也认为,“空车不停”原因很多。这一现象增多,和打车软件普及有一定关系。但这只是一种分析,目前并无统计数据支撑。 管理部门:无法界定为拒载 管理部门强调,只有司机主动停下来询问目的地后却拒绝载客的,才属于拒载。“空车不停”,无法界定为拒载,这并不是出租车服务质量的问题。因此,管理部门无法对“空车不停”采取任何措施。那么,可否换个角度,对司机依赖打车软件这一行为予以制约,以减少“空车不停”现象? 打车软件,作为信息化新应用,方便了市民,降低了出租车空驶率,有其积极意义。但客观上,它对出租车这种公共资源进行了重新分配。一些乘客认为,司机对拉客产生偏好性后,加剧了普通乘客的“打车难”,尤其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。 管理部门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。7月5日,市交港局曾发布《关于规范本市出租汽车预约服务管理的通知》明确,禁止出租车司机使用具有价外加价、显示乘客目的地、乘客详细信息等功能的技术产品承接预约服务;同时,第三方软件应该接入现有的电调平台,与出租车公司合作。但截至目前,这一《通知》并无可操作性的查处措施予以配套,也尚未产生实际的效果。 |